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宋愛國教授團隊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
近日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二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
共計200個高校教師團隊獲得認定
包括40多個院士團隊
其中,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帶領的
遙操作機器人技術教師團隊
成功入選!

近日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二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
共計200個高校教師團隊獲得認定
包括40多個院士團隊
其中,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帶領的
遙操作機器人技術教師團隊
成功入選!

讓我們一起走近宋愛國教授領銜的遙操作機器人技術教師團隊!
宋愛國教授領銜的遙操作機器人技術教師團隊長期秉持“一寸丹心圖報國”的堅定信念,歷來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培育踐行,始終以謙遜尊敬和虛心求教之心對待前輩師長,始終以關愛呵護和提攜扶助之心對待青年學生。團隊不忘初心,言傳身教,不遺余力,為學生在學業上答疑解惑、在思想上鼓勵引導、在生活上幫扶解困。

團隊帶頭人宋愛國教授在學生時代就立志科技報國,從教26年來,時時鼓勵學生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而奮斗,積極推薦優秀畢業生到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電科技集團等航天與國防重要科研單位工作。宋愛國教授德才雙馨、至誠報國的事跡受到師生高度贊譽,先后三次獲東南大學“我最喜愛的研究生導師”稱號,并獲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等表彰獎勵。
團隊骨干李會軍教授長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細心關愛學生成長,獲“東南大學優秀班主任標兵”稱號。
團隊堅持“立德樹人”的核心教育宗旨,以教學工作為本,融合高水平科研成果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
宋愛國教授堅持主講多門本科主干課程,團隊全部成員多年連續為本科生上課。團隊通過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與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引領學生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和公益事業開展課外研學。團隊指導學生的科技作品,如航天員力覺交互虛擬訓練系統、空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全國教育機器人競賽等大賽中多次榮獲特等獎和一等獎。

2012年以來,先后邀請航天領域合作單位的9位院士、16位專家、3位航天員為學生講座,培養學生愛國奉獻、科技強國的情懷。團隊依托科研優勢,不斷將科研成果和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承擔了8項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出版了3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了“傳感器技術”國家級精品課程,并入選2016年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2020年國家一流課程。宋愛國教授帶領團隊完成的創新測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果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團隊圍繞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核電安全工程、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的重大需求,長期開展遙操作機器人的前沿基礎與關鍵技術研究。近五年,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載人航天工程項目等重要課題36項,以及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等單位委托項目20余項。團隊突破了遙操作機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饋、力控制三大關鍵技術,研制成功系列化的高精度多維力傳感器、力反饋執行器、力反饋手控器和遙操作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取得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成果,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80余篇,編寫國家標準5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00余項(含美國專利4項),其中36項得到轉讓。
團隊獲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8和2014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9年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3項。
宋愛國教授獲2012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江蘇省十大優秀專利發明人、2017年江蘇省創新爭先獎章、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團隊繼承發揚“頂天立地、科技報國”的優秀傳統,團結協作,完成了多個空間站型號任務研制工作。研制的航天員在軌操作力測量系統于2016年10月隨“天宮二號”發射升空,研制的空間站大型機械臂在軌遙操作分系統和小型化高精度航天員在軌操作力測量系統于2021年4月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保障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實施。

團隊積極將航天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于核電安全工程、助老助殘康復等國家重大工程與民生領域,研制的小型核電安全巡檢機器人首次應用于秦山核電站三期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核反應堆工程,以及南水北調工程大型泵站的運維。團隊與南京天創電子公司聯合研制的核電站管道巡檢機器人在陽江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寧德核電站、田灣核電站等九大核電站投入運維使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5%。研制的情景交互式康復機器人在常州錢璟康復公司得到產業化;研制的3種型號的力感知智能肌電假手在丹陽假肢廠公司實現產業化,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團隊繼承了實驗室前輩的優秀基因,從為機器人事業獻出生命的新中國第一臺機器人研發者查禮冠教授,到打破國際封鎖、號召“頂天立地”的黃惟一教授,再到現在的帶頭人宋愛國教授,拼搏精神持續傳承。
宋愛國教授肩負教學、科研、管理三頭重擔,長期高負荷工作,因過度勞累甚至暈倒在趕往北京航天城的路上,積勞成疾兩度住院進行眼眶內腫瘤手術。宋愛國教授創新格局大、學術造詣高、凝聚作用強,注重團隊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通過重大科研任務培養了宋光明、李會軍、徐寶國等一批優秀青年學者。團隊已形成由60后、70后和80后組成的老中青和諧協作的充滿活力的創新群體。團隊入選2016年江蘇高?!扒嗨{工程”科技創新團隊。
轉自東南大學
